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认为夫惟顺而已矣是治病之道
发布时间:2013-06-26 11:00:34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认为夫惟顺而已矣是治病之道
【原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1),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2)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3)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注释】
(1)方:刻写文字的木板。
(2)论:详文义,“论”字疑衍。
(3)志:意愿。
【白话详解】
黄帝说:听说先师有许多心得,但没有在著作中记载下来,我希望听听并牢牢记住,以作为准则执行,在大的方面用以治疗民众的疾病,从小的方面可以保养自己的身体,使百姓不为疾病所困,上下亲善,造福后人,让子子孙孙不为疾病所忧虑,并让这些经验世代流传,永不终止。你可以告诉我吗?岐伯说:你的思想真深邃啊!不论治民、治身、治彼、治此、治小还是治大,治国还是理家,从来没有用逆行倒施的方法能治理好的,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行得通。所谓顺,不仅仅是指医学上阴阳经脉气血的逆顺,就是对待人民都要顺应民心。
黄帝说:怎样才能做到顺呢?岐伯说:到达一个国家后,要先问清楚当地的风俗习惯;进入人家时,要先问清楚他家的忌讳;登堂时更要先问清楚人家的礼节;医生临证时也要先询问病人怎样才觉得适宜。
【按语】
本节指出“夫惟顺而已矣”是治病之道,任何客观事物发展皆有其自身的规律,处理解决问题必须顺从这种规律,故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治疗疾病,都要遵循此理。“夫惟顺而已矣”一方面是指治病要因势利导,先辨清病势强弱,正气盛衰,阴阳脉气的顺逆,病位表里上下,阴阳寒热真假,再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如“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另一方面,也是指顺病人情志而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了解患者的情志意愿喜恶,然后顺其志而调治之。推而广之,则还可以指顺患者体质而治等。而对病者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医生的问诊来进行的。经文通过引用“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的一般道理,在强调诊治过程中要全面把握病情的同时,突出“临病人问所便”的重要性。这既讨论了问诊的重要意义及其与治疗的密切关系,也强调临证须先“问所便”,即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劝告和说服的诊治方法去顺应病人的具体情况,而达到治疗目的。
【原文】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热消瘅(1)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2)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3)。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注释】
(1)消瘅(dān):即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悬心:指心悬不宁、神情不安。
(3)飧(sūn)泄:大便清稀,且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白话详解】
黄帝问:使病人觉得适宜又该怎样做呢?岐伯说:由热而致多食易饥的消渴病人,适宜于寒的治法;属于寒邪内侵一类的病证,就适宜于热的治法。胃里有热,就会很快地消化谷物,叫人心似悬挂,总有饥饿感,脐以上的皮肤发热。如病人肠中有热,就会排出像糜粥一样的粪便,脐以下皮肤发凉。胃中有寒,就会出现腹胀;肠中有寒,就会出现肠鸣和水谷不化的泄泻。如胃中有寒,肠中有热,就会导致胀满泄泻;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就会易于饥饿而小腹胀痛。
【按语】
本节共提及了六种病症,分别是“胃中热”、“胃中寒”、“肠中热”、“肠中寒”、“胃中寒,肠中热”和“胃中热,肠中寒”。“胃中热”可见“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此为胃中火盛,故脐以上皮热;胃火盛则胃之受纳、腐熟水谷功能亢盛,则消谷善饥,时有胃脘空虚的“悬心”感。“胃中寒”可见“腹胀”,为胃中阳气运行不利,腐熟水谷功能不行引起。“肠中热”者可见“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此证主要由于湿热蕴结肠道,大肠传导失职,故大便糜烂秽臭而色黄。“肠中寒”者可见“肠鸣、飧泄”。肠中阴寒内盛,气机凝滞不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大肠不能变化水谷,则水谷攻冲于肠间而肠鸣辘辘有声,水谷未及运化则泻出物完谷不化。“胃中寒,肠中热”,则见“胀而且泄”。胃受寒,则气收不行,而为胀满;肠客热,湿热蕴结肠道,则水谷不聚,而为泄泻。病为寒浊之气在上,而清热之气在下也。“胃中热,肠中寒”则见“疾饥,小腹痛胀”。此多因饮食不节,寒温失宜,致肠胃受邪,有冷有热。胃热则消谷,故善饥;肠寒则血凝脉急,故小腹痛;又寒则气聚,故痛且胀。
文中“脐以上皮热”,“脐以下皮寒”句,历代医家多有不同见解。
有指脐以上皮热则肠中热,脐以下皮寒则肠中寒者,亦有指脐以上皮热属胃中热,而脐以下皮寒属肠中寒,或有改脐以下寒为脐以下热者。按《内经》此段文句,脐以上热为胃热,脐以下寒属肠热,究其病机则脐以下为肠府,肠府有热,阴阳相隔,阳气隔绝不通,故反见寒象,可供参考。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