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3-04-25 11:00:11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针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原文】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1),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2)。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3)者。其变病,刺郄中(4)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5),脚下痛;虚则痛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行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6),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7)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8),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注释】
(1)虚则目无所见:眼睛昏花而视物不清。
(2)取血者:采用放血疗法。
(3)舌下血:刺舌下廉泉穴取血。
(4)郄(xī)中:委中。
(5)善瘛(chì):谓行路足常曳地。
(6)报息:指呼吸的连续。
(7)寝汗:即盗汗。
(8)清厥:谓足逆冷。
【白话详解】
患有肝病的症状,肝实的,表现为两胁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如果肝虚,则两眼模糊、视物不清、两耳听不清声音,时常害怕,像有人要追捕一样。这怎样治疗呢?应该取厥阴与少阳两经穴位,如果肝气上逆,出现头目痛、耳聋、颊肿等症状,仍取厥阴、少阳两经之穴,刺出其血。
患有心病的症状,心实的,表现为胸中疼痛、胁部胀满、腋下痛、膺背两膊间痛;如果心虚,则表现胸腹胀大、胁下和腰背牵引作痛。这怎样治疗呢?应该取少阴和太阳两经穴位,并刺舌下出血,如病况和病初有所不同,应刺委中出血。
患有脾病的症状,脾实的,表现为身体沉重、易感饥饿、足部痿软不举、行路抬不起脚、脚下疼痛;如果脾虚,就感到腹胀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这怎样治疗呢?应该取太阴、阳明两经的外侧,再刺少阴经穴出血。
患有肺病的症状,肺实的,表现为咳喘气逆,肩背疼痛,出汗,尻、股、膝腓肠、脚胫、足等处皆痛;如果肺虚,就少气、呼吸困难不能接续、胸满、咽部干燥。这怎样治疗呢?应该取太阴足太阳经脉的外侧,厥阴经脉的内侧少阴经,刺其出血。
患有肾病的症状,肾实的,表现为腹大胫肿痛、喘咳、身体沉重、盗汗、怕风;如果肾虚,就感到胸中满、小腹痛、足冷、心中不乐。这怎样治疗呢?应该取少阴和太阳经穴,刺出其血。
【按语】
本节论述五脏的虚实病证,并提出了针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以肝病言之,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又上贯膈,布胁肋,故实则两胁下痛,以下引少腹。《灵枢本神篇》云:“肝气实则怒。若肝气虚,则目亡亡无所见,耳无所闻。”这是因为足厥阴肝经,自胁肋循喉咙,上入颃颡,连目系。肝与胆相为表里,足少阳胆经,其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故虚则耳目无所见闻。肝藏魂,肝气虚则魂不安,故善于恐惧。根据“实则泻其有余,虚则补其不足”的原则,针刺当取足厥阴肝经穴中封、足少阳胆经穴阳辅。
以心病言之,手少阴心经之脉,其直者从心系上肺,出腋下;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臂,行两筋之间;又手太阳小肠经之脉,自臂臑上绕肩胛,交肩上。故实则胸中必痛,胁支必满,胁下亦痛,膺背﹑肩胛间、两臂内皆痛,此邪气有余。若正气虚,则胸腹之中,大胁之下,与腰相引而痛,这是因为手厥阴之脉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手少阴之脉自心系下膈,络小肠,故曰胸、胁、腰背皆痛。针刺当取手少阴心经穴灵道,手太阳小肠经穴阳谷。
以脾病言之,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无力。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循指内侧,上内踝前廉,上内。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趋足心,上内,出腘内廉。土克水,脾气旺则克肾太过,故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此邪气有余。至于正气之虚,则腹中满,肠中鸣,飧泻而食不化。这是因为足太阴脾经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股里,故病则如此。《灵枢口问篇》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针刺当取足太阴之经穴商丘﹑足阳明之经穴解溪﹑足少阴之经穴复溜。
以肺病言之,肺主气而主喘息,在变动为咳,故病则喘咳逆气。背为胸中之府,而肩近于背,故肩背痛。肺主皮毛,邪盛则心液外泄,故汗出。足少阴肾经,从足下上循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络膀胱。肾为肺之子,肺病则肾亦受邪,故尻阴股膝髀足皆痛,此邪气有余。至于正气虚,则少气不能报息。手太阴肺经之络会于耳中,故耳聋。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若肺虚则肾脏不足以上润于嗌,故嗌干。针刺当取手太阴之经穴经渠,也可取其经穴复溜。
以肾病言之,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心,上循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实则腹大,胫肿,喘咳。肾病则骨不能用,故身重。肾主五液,在心为汗,肾邪攻肺,心气内微,故寝后即有汗。大凡有汗之疾,多恶风,以腠理不密,汗出而表虚,故必恶风,此邪气盛。至于正气虚,则足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若肾气虚,胸中自痛,其大腹小腹亦痛,这是因为肾脉自小腹上行大腹,至俞府而止。足太阳膀胱经之脉,从项下行而至足,若肾气虚,而太阳之气不能盛行于足,故足清冷而气逆。肾之神为志,志不足,故意不乐。针刺当取足少阴之经穴复溜﹑足太阳之经穴昆仑。
相关内容推荐
-
足少阴肾经 肾虚 肾病 肝病 头痛 腹胀 耳聋 气虚 脾虚 疼痛 盗汗 呼吸困难 泄泻 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廉泉穴 肠鸣 穴位 放血疗法 肝经 脾经 肾气虚 肺经 小肠经 心经 出血 黄帝内经 腹痛 膀胱经 肝虚 腠理 喘 背痛 胃经 胆经 肾经 委中 肾脏 肩背痛 咳喘气逆 喘息 脾气 肝气 肺虚 出汗 肺病 脾病 胁下疼痛 眼睛 下血 胸满 正气虚 放血 无力 咳喘 正气 三焦 手太阳小肠经穴 足厥阴肝经穴 经穴 针刺治疗 肾气 针刺 肾病的症状 肝气虚 胀满 痰 牵引 中气不足 气逆 恐惧 心虚 背疼 肝气上逆 糖 涎 邪气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