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外感热病的名称,病因和预后

发布时间:2013-05-02 11:04:10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外感热病的名称,病因和预后

【原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1)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2)。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3)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注释】

(1)伤寒:病名,即外感热病的总称。

(2)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巨阳,即太阳。诸阳,指督脉和阳维脉。属,统率、聚会之意。指太阳经统率人身的阳经,其经脉上连风府,而风府会聚督脉和阳维脉,所以太阳经主持人身阳经之气。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3)两感:表里两经同时感受邪气发病,例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其中有的痊愈,有的死亡,死亡的都在六七日之间,痊愈的都在十日以上,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不知如何解释,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说: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督脉、阳维相会,行走于人体背部,感受的阳气最多,所以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发热虽重,一般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难免于死亡了。

林洪生: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做法,润肺,清肺,防肿瘤

【按语】

本节论述了外感热病的名称、病因和预后,为全篇内容的提纲。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一切外感热病,皆属于伤寒的范畴。将外感热病命名为伤寒,是由于寒为病因,寒在此泛指四时邪气。谓之热病,则是以症状特点命名,因为发热是外感病的共同特征,故泛称外感病为热病,目前多直接称为外感热病。本文说的伤寒是外感热病的总称,由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称广义伤寒,由寒邪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称狭义伤寒。凡因感受外在邪气而引起的各种热病,均属于伤寒范围。《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一“伤寒”为广义伤寒,后一“伤寒”为狭义伤寒。

伤寒的预后取决于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和伤寒的类型,文中“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说明寒邪侵袭人体,邪气虽盛,但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阳气郁遏于肌表而发热,故热势盛,但“热虽甚不死”。治用汗法,汗出邪散,诸证皆除,预后良好,即“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生气通天论》)。“热虽甚不死”,一般属于六经伤寒单经受病。而两感于寒,是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寒邪,邪气壅盛,充斥内外,伤及脏腑营卫气血,邪盛正衰的外感病重证,若救不及时,则“必不免于死”,预后较差。文中“死”与“不死”是指病情轻重,预后好坏。热病重者,若救治及时得当,亦有生机。从治疗的角度,论述外感发热是邪正交争,正气不衰的表现。在外感病的不同阶段,由于邪正双方力量消长不同,其热型有别。发病初期,邪正交争于肌表,表现为恶寒与发热兼见的热型;若争于半表半里,表现为寒热往来的热型;若邪正交争于里,正气未伤,势均力敌,表现为但热不寒,或为壮热,或为日晡潮热等;倘若正气已伤,阴精不足,则会有暮热早凉或夜间更甚。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热型判断邪正的盛衰及疾病发展中所处的阶段。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 百年养生网 ”即可快速到达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