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认为内伤五脏的常见病因与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3-07-09 11:00:05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认为内伤五脏的常见病因与治疗原则
【原文】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1),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写(2)则写,毋逆天时(3),是谓至治。
【注释】
(1)痛:此指病候。
(2)写:通“泻”。
(3)毋逆天时:人体脏腑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是相适应的,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顺其四时以行补泻。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病发于属阴的内脏,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愁思忧虑过度则伤害心;形体受寒,再加饮食生冷,两寒相合伤害肺;愤恨恼怒过度则伤害肝脏;酒醉后行房事,汗出又感受风邪,则伤害脾脏;用力过度,或房事后汗出洗浴,则伤害肾脏。这就是内外上下三部之气造成的各种疾病。
黄帝说:讲得好。这些病应怎样治疗呢?岐伯问答说:观察疾病的症候表现,就可以测病变所在,了解其邪盛有余和正虚不足的情况,当补的就补,当泻的就泻,不要违反四时气候和脏腑相应的原则,这就是最好的治法。
【按语】
本节论述了内伤五脏的常见病因与内外三部病的治疗原则。“生于阴”即病发于五脏,其中忧思动神,故伤心;形寒饮冷则外内合邪而伤肺;愤怒能致肝气逆乱伤肝;汗出当风则脾所主的四肢肌肉受伤,故伤脾;用力过度或入房则骨气动,肾气浮,此时汗出沐浴则水湿之气伤肾。可见“病起于阴”的致病因素以情志为主,但也涉及到外邪之寒、饮食及劳伤入房汗出等,说明《内经》非常重视内外合邪发病。
与篇首“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凊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相呼应,前面通过对虚邪发病的传变和积证病因病机的论述,已分别就上部之气和下部之气做了进一步阐述,本节是对伤内之气的再讨论。强调五脏疾病的产生,常由内外合邪所致,而正气亏虚为其内因,也是发病的主要根据,体现了人体正气,特别是五脏精气在发病中的重要性,说明正气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发病中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五脏发病常由七情等病邪所致的观点,为后世脏腑辨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疾病的治疗,原文提出了一般的治疗原则。一是“察其所痛,以知其应”,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以了解其所对应的疾病情况决定治疗的部位。首先是所应之病因,“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不同性质的邪气,伤人的部位不同,反过来,根据不同部位的疾病表现,便可以推知其相应病因,也即“审证求因”。再者是所应之病位,“气有定舍,因处为名”,邪气伤人有一定的部位,部位不同,病证不同,病名也不同。因此,确定病位不但可以帮助鉴别疾病,还可以了解疾病发展相传变的程度。二是依据临床表现确定病证虚实情况,即有余不足,有余者为实证,不足者为虚证,及时确定补泻治法“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三是因时制宜,即原文所说“毋逆天时”,顺应自然,根据时令季节确定治法。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也即“至治”。这些治疗原则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