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发布时间:2013-08-07 08:00:31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寸口脉的诊脉法
【原文】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1)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2),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3),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坚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4),曰难已。
【注释】
(1)促上击:急促有力,上搏指下。
(2)横:即脉有中断之象。
(3)喘:有动甚的意思。
(4)不间脏:是指相克而传,如新病传肺,是火克金。
【白话详解】
诊脉要懂得从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来辨识疾病,寸口脉象应手而短,主头痛。寸口脉应手而长,主足胫痛。寸口应手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硬,主病在内。寸口脉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主寒热、疝瘕少腹疼痛。寸口脉沉而强硬,主胁下有积病,或腹中有硬积疼痛。寸口脉沉而动甚,主病寒热。脉盛大滑而坚,主病在外。脉小实而坚,主病在内。脉小弱而涩,是为久病。脉来滑利浮而疾数,是为新病。脉来紧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痹证。脉来缓而滑利,为脾胃有热,主病热中。
脉来盛紧,为寒气痞满,主胀病。
脉与病之阴阳相一致,如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病易愈;脉与病之阴阳相反,如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病难愈。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无什么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及不间脏而传变的,病难愈。
【按语】
本段主要论述了寸口脉的诊脉法。在《内经》中,寸口脉诊脉法与三部九候(天、地、人)诊脉法及阴阳(人迎,寸口)脉诊法并存,至王叔和《脉经》对寸口脉诊脉法有较大的发挥,也是目前的主要诊脉法。本段论述了寸口脉的太过、不及,寸口脉浮沉、滑涩、缓急、小大及不同兼脉的主病,为后世对寸口脉诊脉法的发展有很大启迪。
中医切脉部位,传统有遍身诊、三部九候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
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的桡动脉,又叫“寸口诊”。寸口诊能被临床最多采用,除了切按便捷以外,亦与其所属经脉有关,由于寸口是属于手太阴肺经所过的部位,肺朝百脉,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都与肺气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五脏六腑有病,气血运行失常,可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而且,寸口脉象与胃气的作用也密切相关,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足太阴脾经相通,而脾胃为脏腑经脉气血之源,胃气又是肺气的根本,故《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是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可见,寸口诊在诊候疾病时有着可贵的价值。
寸口脉中寸关尺三部脉,是以两手的桡骨茎突处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以便三指按切,这是后世医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是《内经》以后历代名家有对古代诊脉法进行深入探索改革的结果,最早汉代,《难经》一书中就已提出“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又说“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由于是扁鹊倡导诊脉专取两手寸口处,并把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这种举动,得到诸多医家的赞同。
本周热点
今日深度资讯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