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导航 ] 首页 > 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脏腑痹证的症状,成因,预后转归,以及痹证针刺治疗法则

发布时间:2013-05-15 11:00:24 作者:百年养生网 出处:百年养生网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脏腑痹证的症状,成因,预后转归,以及痹证的针刺治疗法则

【原文】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1),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2);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3),脊以代头;脾痹者,四支解堕(4),发咳呕汁,上为大塞(5);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6),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7),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详解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表现症状,自测题,怎么调理,食疗药膳

阴气(8)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9)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10),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11)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王波:长高贴敷方的配方与用法,功效与禁忌,长高,命门穴,生长激素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12)也。

【注释】

(1)善噫(yì):因心痹,气机不畅,时发叹声。

林洪生:沙参玉竹麦冬汤的功效与作用,做法,润肺,清肺,防肿瘤

(2)上为引如怀:形容腹部胀大,状如怀孕。

(3)尻(kǎo)以代踵:只能坐下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

(4)四支解(xiè)堕:四肢懈惰无力。

(5)大塞:即痞塞。

(6)中气喘争:指肠胃气逆迫肺以致喘息气急。

(7)若沃以汤:形容热盛,如以热水灌之。

(8)阴气:五脏的精气。

(9)淫气:指内脏逆乱失和之气。

(10)肌绝:指甚饥不能食,是邪闭脾胃之症。

(11)益内:病情加重向内发展。

(12)病瘳(chōu):病愈。

【白话详解】

大凡痹邪侵犯五脏的,病变随脏腑而各不相同,如肺痹的症状是烦闷胀满,喘息而呕吐;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畅,烦躁而心悸不宁,突然气逆上壅而喘息、咽干,常嗳气,如果厥逆气上则会引起恐惧;肝痹的症状是夜卧时常被噩梦惊醒,饮水多而小便频,进一步出现少腹胀满如怀孕之状;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胀满,由于肢体挛急屈而不伸,以尾骨代足,颈屈头倾,脊骨高出,以脊代头;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汁水,脘腹痞塞不通;肠痹的症状是频频饮水而小便难排,肠胃气逆迫肺以致喘息气急,时而发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症;膀胱痹的症状是少腹膀胱部按之疼痛,且腹中觉得热,如被灌了热水似的,小便涩滞不爽,上为鼻流清涕。

五脏之气,在安静的情况下能内守潜藏,如果过分躁扰则易耗散。

六腑之气,受盛水谷而化生营养,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到损伤。所以当内脏之气逆乱而导致呼吸喘促时,痹邪就会停聚在肺,而形成肺痹;逆乱之气表现愁忧思虑的,痹邪就会停聚在心,而形成心痹;逆乱之气表现遗尿的,痹邪就会停聚在肾,而形成肾痹;逆乱之气表现疲乏衰竭的,痹邪就会停聚在肝,而形成肝痹;逆乱之气表现肌肉瘦削的,痹邪就会停聚在脾,而形成脾痹。上述各种痹症日久不愈,痹邪就会进一步深入内脏。其中风邪偏盛的痹病,因为发无定处不能停聚,所以容易痊愈。

黄帝说:患了痹证,有的能引起死亡,有的疼痛日久不愈,有的容易痊愈,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痹邪若内犯五脏则死,若稽留于筋骨间邪不易出则疼痛日久不愈,若停留在皮肤之间邪浅易散则容易痊愈。

黄帝说:痹邪侵犯六腑,其原因何在?岐伯说:这是由于饮食失节起居失度所导致,是六腑痹形成的根源。六腑在背部各有俞穴,风寒湿邪通过俞穴而进入六腑,加上六腑因食饮不节而造成的功能失调为内应,所以痹邪沿着俞穴,直中相应之腑而形成六腑痹。

黄帝说:怎样用针刺进行治疗呢?岐伯说:治五脏痹取各自的俞穴,治六腑痹取本经的合穴,也可以沿着经脉所循行的部位,寻找发病征兆,然后根据病变的部位,分别针刺其相应的俞穴或合穴,病就可以痊愈了。

【按语】

本节主要讲述了脏腑痹证的症状、成因、预后转归,以及痹证的针刺治疗法则。情志失常,饮食失调,起居失常,导致人体营卫气血虚弱,五脏精气内伤,是五脏痹发生的内在因素。

关于痹的治疗,明确地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辨证论治。“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后世有用右归饮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骨痹;用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味治疗筋痹;用桃红四物汤,或四妙勇安汤化裁治疗脉痹;用除湿蠲痹汤增减治疗肌痹;用黄芪建中汤合羌活胜湿汤治疗皮痹等,均受其影响。二是针刺痛处局部取穴。《灵枢经筋》强调说“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也体现了局部取穴的治疗原则。后世《济生方》将痹痛部位分为背、肩、臂、腋、肘、脚、膝、腰、脊等部位,治疗也多是痛处取穴,这一取穴原则在后世针灸学中被称为天应穴,并得到广泛运用。

【应用举例】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游走不定也。

寒气胜者为痛痹,筋骨挛痛也。湿气胜者为著痹,浮肿重坠也。然即曰胜,则受病有偏重矣。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著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通用蠲痹汤加减主之,痛甚者,佐以松枝酒。(《医学心悟》)

全站最热

  • [腹部疾病] 拉肚子拉水

    很多人都会遇到拉肚子拉水的情况,特别是在大吃一顿或者是感冒的情况下。关于拉肚子拉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饮食问题,或者是因为肠胃问题。本页包...

  • [杨奕] 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

    本页提供杨奕手到病自除全文阅读。包括完整目录、共计6大章,66个小节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反射区,以及自然疗法、反射区疗法、食疗等。另外...

  • [穴位]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的规律是,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

  • [健康自测] 手掌发黄是怎么回事

    手掌发黄,一般是血管内血液不充盈或是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是慢性病的征兆,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等。但手掌发黄同样...

  • [健康图库] 人体淋巴分布图图片

    这是关于人体淋巴分布图的图片,图片所在的文章是:20120910天天养生视频和笔记:何裕民讲淋巴瘤,癌,重压出的淋巴癌,图片尺寸390x378像素,格式是JPG...

文章评论

深度资讯月榜

本类周榜

随机深度资讯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任何搜索引擎中搜索一下“ 百年养生网 ”即可快速到达本站。